重症医学科(ICU)被称为“离死亡最近的地方”,却也是“离曙光最近的地方”。2024岁末之际,吉林大学第二医院急诊与重症医学中心—重症医学科展开了一场跨越千里的“生死营救”。在中心主任尹永杰、副主任田加坤统筹安排下,ECMO救治团队迎难而上,用精湛的技术为一名濒临生命危机的4岁男孩按下了“生命重启键”。
千里之外,年仅4岁的男童小文因咳嗽、咳痰、发热就诊于当地医院,临床诊断为“重症肺炎”,给予抗炎药物医治后,患儿病情持续加重、血氧难以维持,最低降至70%,转入ICU予有创机械通气支持。但患儿病情持续恶化,进展迅速,机械通气(FiO2 100%)纯氧条件下,血氧饱和度难以维持在80%。时间紧迫,必须争分夺秒!当地医院紧急联系吉大二院重症医学科ECMO救治团队赶往当地行V-V ECMO治疗。
接到任务后,吉大二院ECMO救治团队医护人员迅速集结,由田振玮、顾明两位经验比较丰富的医生带队赶往当地医院。
吉大二院ECMO救治团队经过近6个小时的奔波,到达当地医院。来不及休整他们马上进行术前准备,儿童血管不同于成人,需要更精准的血管评估、更加严密的治疗方案。ECMO救治小组成员熟练地进行管路组装、预充、排气;在超声引导下迅速完成穿刺置管,争分夺秒间,ECMO机器成功运转。看着管道内暗黑色血液经膜肺加氧,又变成鲜红的血液重新灌注回患儿体内,孩子缺氧迅速得到纠正,氧饱和度的逐渐上升至94%,“孩子有救了!”参与救治的在场的所有人紧绷的弦终于能松一下了。
但“战斗”远未结束,如何把患儿安全转运是吉大二院ECMO救治团队面临的下一个挑战。长途转运,是一场相当严峻的考验。ECMO、呼吸机、有创动脉压监测、各种输液泵……团队人员不仅要时刻监测患儿生命体征和机器运转情况,还需合理的安排各管道和机器的摆放,任何一个管道的移位和脱落,都可能带来不可逆转的后果。ECMO救治小组成员进行充分评估、制定详尽的应急预案。小组成员各司其职,彼此信任、配合默契,始终保持高度警惕,密切监测患儿生命体征,确保ECMO设备稳定运行。
经过近千里的长途转运,患儿于12月27日凌晨2时30分顺利转入吉大二院急诊与重症医学中心—重症医学科。然而上机成功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,患儿年龄较小,用药方面需注意剂量,中心主任尹永杰教授时刻关注患儿病情发展,亲自制定并调整治疗方案,安排高年资医护人员24小时轮流进行看护。病危中的小文也展现了他顽强的生命力,经过近4天的V-V ECMO辅助治疗,受损的肺得到“充分休息”,肺功能一点点逐渐好转、恢复。ECMO试停气停氧后,呼吸机支持下氧合指标稳定,顺利撤离ECMO辅助。2天后小文肺功能持续好转,顺利拔除气管插管、撤离呼吸机,调整为高流量氧疗治疗。
考虑患儿年龄小需要母亲陪伴,同时也为了缓解家属的焦虑情绪,科室特意将患儿安排至单间并允许其母亲陪同治疗。在重症医学科全力救治下,12天后小文的生理、心理恢复良好,于2025年1月6日痊愈出院。
此次救治的成功,彰显了吉林大学第二医院急诊与重症医学中心—重症医学科的技术实力和团队合作精神。他们不单单是一名医生,更是拯救生命的使者,不单单是冰冷的机器操控者,而是为生命拼尽全力的“追光者”,他们用精湛的技术和不懈的坚持,为孩子赢回未来,也为家庭守住了希望。
未来,重症医学科的每一位医护人员将继续为生命而战,用行动守护每一个危重患者,为他们点亮前行的路,让更多家庭重拾希望,迎接灿烂的阳光。
长春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开幕。人民网记者马俊华摄 人民网长春1月8日电 (记者马俊华)1月8日9时,长春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开幕。…
人民网长春1月7日电 (记者关思聪)2025年全国职工冰雪运动挑战赛正如火如荼进行中,1月7日,在吉林市万科松花湖滑雪场,来自20个省、8个产业工会,共计80余名滑雪运动员参加高山滑雪和单板滑雪。 当日,随着赛事的正式开启,参赛选手各个精神抖擞,在雪道上飞驰,成为雪场中一道流动的亮丽风景。…
人民网吉林市1月6日电 (记者关思聪)为创新打造全国职工冰雪运动特色品牌,巩固和扩大“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”成果,打造健康文明、昂扬向上、全员参与的职工文化,1月6日,全国职工文体示范活动、“冰雪迎春向未来 凝心聚力谱新篇”全国职工冰雪运动挑战赛在“雾凇之都”吉林省吉林市冰上运动中心开幕。 赛事由全国总工会宣传教育部、吉林省总工会、吉林省体育局、长春市人民政府、吉林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。…